中国移动河北公司以5G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中国移动河北公司 “沿海图强”行动系列报道(下篇)
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现代化的具体体现,本质是先进生产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其核心要素。中国移动河北公司锚定“世界一流信息服务科技创新公司”发展定位,一体发力“两个新型”,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推进5G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赋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助力经济社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发展。
5G智慧水利 增强沧州水情测报和调度能力
“自水利工程智能管理系统应用以来,河间市河道水文等信息监测能力得到提升,为防汛抗旱、水资源调度提供了重要支撑。”在沧州市河间水系连通工程项目现场,河间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河间境内河流资源丰富,素有“九河环流”之称,公共安全压力较大,5G智慧水利的建设提升了水情测报和调度能力。
“十四五”规划提出,构建智慧水利体系,以流域为单元提升水情测报和智能调度能力。近年来,河间市水务局坚持以“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为总体要求,全面推进河间市智慧水利建设,有力支撑了各项水利业务工作,为水利信息化转型迈入智慧水利新阶段奠定了良好基础。
与此同时,水利行业总体还处于智慧水利建设起步阶段,存在透彻感知不够、信息基础设施不强、信息资源整合不够、智能化水平不高和网络安全防护等级不足的问题,制约了水利行业转型迈入智慧水利新阶段。
为此,中国移动河北公司结合沧州市地域特点,以“5G+公共安全”提升大数据分析应用和平台建设能力。“我们基于5G、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打造水利工程智能管理系统,包括前端感知系统、视频传输网络和监控中心三部分。通过对水利业务的梳理,目前系统主要应用于河湖管理、水利工程管理、水旱灾害防御、可视化指挥调度等业务。”中国移动河北沧州分公司副总经理时岩告诉记者。
据了解,目前,通过建立河间市物理水利及其影响区域的数字化映射,河间市水务局实现“四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利用先进的视频监控、移动巡查、水文监测、入侵报警、环境监测等手段,实现对水利工程的监控与报警,为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充分发挥了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G智慧系统提升了我们一图作战、研判分析、可视化预案、可视化指挥调度和勤务派发能力,通过可穿戴式移动执法APP终端,即可形成以中心端和勤务端为核心的音视频联动的新体系;同时,也提升了我们的综合预警处理能力。”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对人、车、船等目标的监测预警,他们能够及时发现违法行为和不安全行为,增强了实战能力,解决了人手不足等问题。
5G智慧矿山 树立唐山矿业新标杆
“在5G支撑下进行自动驾驶,对于井工矿而言,大幅增加了安全系数,提升了生产效率。”在唐山首钢马兰庄铁矿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蔡宁指着远处的中深孔台车告诉记者,通过5G网络承载,矿厂如今实现了智能派车、自动装矿、自主运行等功能。
“对于这样的露天矿,业务涉及采矿运输、安全辅助等,存在移动性强、覆盖范围广、垂直落差大、矿坑环境复杂等问题。对此,我们采用‘2.6GHz+4.9GHz+700MHz’多频组网方案,提供低成本、大面积的信号覆盖,实现远程控制、自动驾驶等应用,助力露天矿安全驾驶及生产效率全面提升。”中国移动河北唐山分公司副总经理盛瑜告诉记者。5G技术除了应用于露天矿中,在井工矿的安全生产方面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井工矿业务涉及基础能力建设、采掘、运输、辅助生产、矿区管理等环节,存在井下粉尘多、设备繁杂、网络干扰大、穿透性不足、多网异构化严重等问题。我们通过5G井下融合组网,实现井上井下一张网,让井上看清井下、井上控制井下,打造无人化采掘、井下高清监控等应用,减少井下危险恶劣环境工作人员数量,助力矿山智能化升级。”盛瑜说。
目前,中国移动河北公司结合5G关键技术,打造“5G+智慧矿山”解决方案,已在皮带质检、无人矿车作业、工程机械远程控制、无人化采掘、井下高清监控等场景中得到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5G智慧矿山,满足了我们对网络可用性、生产智能化、操控无延迟等方面的实际需求,在保障安全生产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生产效率,也为我们后续在矿山领域应用5G积累了宝贵经验。”研山铁矿相关负责人表示。
5G智能制造 支撑秦皇岛企业提升产品质量
“通过部署5G专网,实现了全部生产设备无线化连接,满足了我们在工业数据采集、视频数据传输、工业控制等领域的需求。”在凯斯曼秦皇岛汽车零部件制造公司,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自从有了“5G+”生产管理系统,企业生产工艺和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改观。凯斯曼秦皇岛汽车零部件制造公司是一家以从事汽车零部件制造为主的企业。长期以来,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存在的车间内部布线不合理且局限性大、质量工艺监控难、生产过程可视化管理不足等痛点在该企业也有所体现,如何通过技术创新解决有线网络局限性、生产过程无监控、数据统计靠人工等问题,成为该企业一直积极探索的课题。
“自从我们构建了‘1+1+N’的建设模型,园区生产、管理等诸多问题得到解决。”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1+1+N”即一张5G工业专网、一个网络管理平台、N项核心系统融合应用,通过“5G+DMS”系统,进一步优化了生产工艺,提升了生产效率及产品合格率。
“中国移动5G专用网络将熔炼区域、差压区域、高压区域、模修区域、机加区域组成一个5G工业专用网络。以此为基础,承载质量追溯系统、生产管理系统、高清视频系统等应用功能。”中国移动河北秦皇岛分公司副总经理许多告诉记者,通过创新使用中国移动5G专网作为新一代网络载体,保障了数据安全且不出厂,通过VXLAN(虚拟扩展局域网)技术实现了企业网络的完整割接和生产管理全流程追溯。
“作为秦皇岛的首个5G智慧工厂,项目接入企业生产管理、质量追溯等设备300多个。成本方面,5G减少了在综合布线工作中的投资,节省数通设备及综合布线人工费用超百万元;质量方面,‘5G+DMS’系统助力实现98%的成品率,做到行业内领先水平。此外,5G还降低了企业日常网络维护成本,可以快速判断出故障点,年节省人工维护费用20万元左右。”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系统目前运行状态良好,为企业生产过程改革、产品质量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通讯员 耿建训)